十九大报告笔谈

张振波:发挥党委在网络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2018.04.23浏览次数:21

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研究院

【编者按】“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闭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起热烈反响。这次会议,系统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标注网信事业发展的历史坐标,锚定新时代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新的方向。

        4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此,应在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领导和对网络治理的统一引领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的综合治网格局,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切实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党委在网络综合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既是切中网络运作逻辑与特征、打造新型网络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又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应然举措。各级党委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提升领导能力,从而在网络治理中发挥更为核心和关键的功能与作用:

        一是构划网络强国战略,发挥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能力。新世纪信息革命扩散全球,世界不同国家在推动网络化过程中相继探索出了差异化的建设方案。然而独特的国情使我们不能一味模仿乃至移植他国经验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则赋予了我们自主建构网络强国模式的决心与信心。网络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以至军事等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能力,确保网络化建设实现国家安全、促进发展、有效治理与分享福利四者之间的有机平衡。应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由于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并制定提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举措,才真正使得我国网信事业取得了如当前所见的历史性成就,进而也才形成了一套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经验、思路和做法。

        二是引导网络价值取向,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网络文化具有复杂性、传播性、开放性、变动性及反理性等特征,纷繁复杂的价值取向和传播内容在网络社会中杂生、游荡,对数以亿计的网民群众产生着或积极或消极、或健康或低俗、或促进或阻滞的不同影响。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因此,党委应切实提升网络舆论生态建设能力,领导各级党委和管理部门始终将价值引导贯彻于网络治理的全过程,发挥主流媒体在价值宣传和舆论引导上的核心作用,并创新和丰富表达与展现形式以赢得受众、产生共鸣,让凝心聚力的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络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价值评判标准。

        三是打造高效治理体系,树立党员队伍在网络社会中的示范作用。网络社会以自主参与、即时交流、舆论追随、同类模仿和群体集聚等为运作逻辑,利用而非规避这些逻辑才能打造高效治理体系。党员队伍是构成我国网络受众的主要群体之一,庞大的群体规模、较高的职能素养、多样的专业领域等,都使党员队伍能够在网络治理中发挥极为显著的示范和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各级党支部应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党员的先锋意识和政治责任感,可采取考核机制和监督评议制度等强化党员的日常管理,并借此遴选、培养或推荐网信领域专业人才。此外,对于肩负网络治理职责的干部队伍,党委则要强化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基于网络发展形势做好领导干部融入网络建设的意识、知识、素养和能力培养,基于网络发展规律做好领导干部的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形象塑造,基于网络治理需要做好组织管理、队伍建设和干部选配工作。

        四是激发社会治理潜能,汇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推动网信工作。人民群众是网络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人民所求形成了网络诉求的内容取向,人民所言构造了网络舆论的呈现方式。因此,只有通过网络问政于群众、问需于群众、问计于群众,才能在网络治理中定位问题、凝聚共识、集聚力量。我们党一直以来都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和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来源。因此,各级党委要坚持和利用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和优势,在网络建设和治理中坚持为人民、靠人民的群众路线,将网络建设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平台和新途径,建设成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人民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新机制和新形态,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健康繁荣的网络环境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人民。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