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高校思政网】南京审计大学|5年,100期,与2300多个学生面对面,他做到了!

2019.10.10浏览次数:1325

来源:高校思政网(2019年10月10日)

如果说要总结出一套属于南审人的“暗号”,“晏维龙书记座谈会”应该会是其中一个。大学四年,只要你想,总有机会参加座谈,与书记面对面。

2015年4月22日(周三),时任南京审计大学校长晏维龙教授与30名南审学生就“大学的困惑”主题进行座谈。此后,除出差外,每周三中午,他都坚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平等沟通。

2017年7月就任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后,他依然坚持了这一做法。四年多来,共举办了99次座谈会,2300余名同学直接参与。他说:“只要有一句能影响到你,每周三我都等你,风雨无阻。”

今天,“晏维龙书记座谈会”迎来了第100期。

刚入校的新生来了,迈入大四的准毕业生来了,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了,在校时曾多次与书记交流的毕业生代表也来了。

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恰逢南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师生们围坐一起,畅谈初心、使命,就更多了一份时间累积而来的份量。

有人问,书记您和学生开了100期座谈会,您的初心是什么?

他毫不犹豫:“一切都是为了育人,为了启发更多学生。”

晏维龙曾说,“思想政治教育做实做细有个前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我们必须学会坚守‘不变之道’,就是坚持与学生零距离、面对面、心连心,没有任何一种办法可以取代平等的面对面对话。”

初入校的新生和临近毕业抉择的大四生,都提出了自己迷茫——怎样才能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

类似的问题,晏维龙在座谈会上和不同的学生谈了无数次,每一次他都耐心地回答,鼓励同学们要树立远大志向,而不仅仅只关注眼前的考证或是考研,他觉得有了长远目标的激励,人才不容易因为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动摇、迷茫。

毕业生代表送给晏维龙的泥塑,记录了第一期座谈会的场景

他乐听乐讲,学生爱讲爱听。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不断的探索和坚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的宽度与深度。“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趁着休假回校参加100期座谈会的校友洪鑫说,自己在校期间就是“书记座谈会”的忠实粉丝,每一次和书记的交流,他都记得很清楚,如今走上审计工作岗位的他,向书记提问,当代青年要为走时代的“长征路”做什么准备?

晏维龙说,青年一定要把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与党和国家的初心与使命进行校准,将自己为什么读书和工作放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高度去考量,与祖国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担当起时代责任。

和过往的99期座谈会一样,座谈会上既有这样对于民族、国家乃至宇宙永恒的宏观思考,也又对日常生活的微观观察;既有不同见解的相互争论,也有真挚感情的深度共鸣;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既有人生、学术问题的严肃追问,也有针对当下新生事物的志趣探讨。

座谈会连续举办了这么多期,已经成为了学生心中最有趣最有料的“思政课标杆”。参与的学生所获取的不再是纯粹的专业知识,而是思维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之道、对科技发展、人生选择、宇宙平衡的深入拷问,再从拷问中回到现实,认清当下中国所走的路是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坚持回归教育的本源,面对面阐释、个别谈心,100期的座谈会背后,是晏维龙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发自内心关爱学生、期望学生成才的责任心。

他曾无数次从出差现场或是繁忙的日常事务处理中赶到座谈会现场,尽可能地赴“周三之约”,不知疲倦,乐在其中。他说,“学生是学校的根本,我很愿意和学生们在一起,我更应该和学生们在一起。”

这种关爱给无数南审学子传递着能量和影响。

2018届本科毕业生刘青青目前在河海大学攻读硕士,本科就读期间,她聆听了20多场书记座谈会,书记的分享让她受益匪浅。直到现在,每当她迷茫时,总会翻翻以前座谈会的记录,想到书记“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的育人精神,激励着她在学术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她说,“这是我在大学期间最宝贵的教育”。

他坚持与学生座谈,坚持上一手思政课的事迹被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及平台报道。他说: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心灵却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影响。教育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WizHlC6t6eU_aO1J_A5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