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红色宣讲团

【红色故事集锦】冯子洋:声入国魂

2020.11.17浏览次数:2083

泽园书院第二届大学生红色故事青年宣讲团红色故事集锦


冯子洋声入国魂

180214 冯子洋

在开始分享之前,我想先给大家听一段合唱,一起来听一下。

刚才听到的歌曲,叫做“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从创作、首演,一直到今天已经有76个年头了。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它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精神武器,从延安唱到整个解放区,从解放区唱到全中国,从全中国唱到全世界。这首歌曲的作者,叫做冼星海。关于他的故事,我想讲给你们听。

1929年,24岁的冼星海一个人来到巴黎勤工俭学。要知道,那时候的中国人在外国是得不到公正的待遇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外国,别说是过得多么多么好了,就连每天的两三顿饭、每天暖暖和和地穿个衣服,他都做不到。留学期间,在1931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而此时的冼星海,距离他的祖国11700公里。他时常抬头看着天,告诉自己妈妈还在家里继续织着布等着他回国回家,告诉自己在遥远的祖国还有一群饥寒交迫的同胞 一群受尽日本人欺凌侮辱的同胞,一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同胞在等着他,等待着一点点的希望,哪怕只有一点点,那也都是中国人撑着活下去的希望。

从那以后,冼星海在音乐救国这条路上走得愈发坚定和坚决。也就是从那以后,象征着祖国母亲的黄河也深深地流进了他的心里。《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是他在陕北窑洞里创作出来的。他在偶然间听到了 著名诗人光未然 的一个朗诵,里面说到了光未然在两次渡过黄河时的所见所闻。他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上前抓住光未然的手说,我有把握给这首诗谱好配乐! 就这样,黄河大合唱的作曲部分,开始了。他和前线的战士们一起战斗着,没日没夜地在窑洞里写着,写了整整六天六夜,终于,完成了第一稿!可他依然,失败着。大家对稿子不满意怎么办?曲子写的不生动不深刻怎么办?那就撕碎了重新写!于是冼星海就把第一稿撕了个粉碎,转而开始了第二稿的创作。又是没日没夜的创作,又是七嘴八舌的意见,冼星海再一次撕掉了他的第二稿,开始了第三稿的创作。他的妻子钱韵玲实在忍不住了,人怎么能不吃饭不睡觉呢!她冲进窑洞对他说:别写了,星海你别写了,再这样下去会出人命的!

在冼星海看来,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而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比起来那简直什么都不算!于是他再一次进入了没日没夜的创作。他笔下的音符和硝烟炮火,共同凝聚成中国不能亡地吼声。他把音乐,作为冲锋的号角,发出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呐喊。终于,这首惊天动地的大合唱,在陕北的窑洞中,写出来了!

如此有才的一位音乐家,谁能想到,老天只给了他短短十年的创作时间。

黄河的浪潮还未褪去,冼星海又接受组织任务要苏联。这时候他们的孩子才刚刚出生八个月啊!然而,就连妻子钱韵玲也万万没有想到,这匆匆,后会无期。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丈夫还没回来,就连通信都少之又少。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孩子已经懂事了,可是一直到五岁,孩子都不知道他的爸爸究竟长什么模样。

日子一直到了1945年的冬天,天气很冷。钱韵玲在家陪着孩子,织着毛衣。

她的朋友何露来到家里看她,问道,你这是给星海准备的衣服吗?

钱韵玲说:是啊,星海去了这么多年了,衣服肯定都破了。天冷了,星海还等着我的毛衣呢,我要把衣服亲手给他。

何露说:别织了,星海走了。

钱韵玲哭着晕倒了。从那以后,她知道自己从此没了丈夫,孩子没了爸爸。但她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她们不知道原来早在大半年前冼星海就已经因病去世了,她们不知道这个男人在她们照顾不到的异国他乡 如此摧残自己 ,为了创作,为了多留下几首曲子做出了怎样的牺牲。每天除了作曲,他还要做无数的检查和治疗,因为那时的他,已经是一位血癌病人。病床上的他一边做着治疗,一边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着那篇被他揉得发皱发黄的稿子。护士实在不放心,建议他好好休息,他坚决不同意。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那时候的他得有多么绝望啊!而他的妻女所知道的一切都只有,那个她们等待了五年的亲人,再也回不来了。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事,这就是他极其闪耀而又短暂的一生。而他也将这一生献给了自己的热爱,献给了共和国。所以今天的主人公不仅仅是冼星海,是你,是我,是每一个为自己的热爱所奉献过的人。我爱我的祖国,所以今天我选择站在这里。而这份热爱,我也愿意和你们一起去坚守和奉献。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