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红色宣讲团

【红色故事集锦】吴邱雨:核 盾

2020.11.17浏览次数:1581

泽园书院第二届大学生红色故事青年宣讲团红色故事集锦


吴邱雨核 盾

170203 吴邱雨

照片中这位老人叫林俊德,他个子不算高,微胖,笑的时候嘴唇略显厚,脸更是会圆起来。这是他平常时候的样子。201254日,他被诊断为胆管癌晚期,此时的他瘦得厉害,脸颊凹陷,额头显得特别突,几乎让人认不出来。

看着癌症晚期的诊断书,他问的第一句话是:“我是搞科研的,最相信科学。请你们告诉我还有多少时间,我好安排工作。”放不下电脑里未处理完的几万个关系国家利益的技术文件,放不下还未看完的学生毕业论文,他放弃手术,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时间里,拼!1天,2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531日,他的病情再度恶化,生命进入倒计时!医生说,他的心跳远高于常人,身体已经接近极限,就算是躺着人也会非常难受。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天上午,林俊德9次要求、请求甚至哀求,想尽各种办法下床工作。最终,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带着氧气面罩的他被搀扶着坐到了办公桌前,他颤抖着双手握着鼠标,眼睛已经逐渐看不清东西,上午10点,工作了2个多小时后,他艰难地和女儿说,C 盘弄完了。身旁的老伴让他回病床上休息,他说:坐着休息,躺着就起不来了。他一刻不歇又工作了近2个小后,他实在支撑不住了,回到了病床上。这一次,躺下的他,没能再站起来。在生命最后时刻,林俊德只留下一句话:“死后把我埋在马兰。”
他魂牵梦萦的马兰,是曾经在地图上都无法查询到的神秘地域,这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土地,是他战斗52年的地方。在那里,他参与了我国全部核试验,和战友们为共和国筑起了最坚实的核盾。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恃强,屡对我国进行核威胁。出于防御的需要,国家做出了自主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美国的资料保密,苏联的专家早已撤走,核武器的研究从零开始。

刚大学毕业的林俊德受命研制核试验冲击波的监测仪器。他带领的小组担负着重要的冲击波数据收集任务。

林俊德和他的团队,睡着冬冷夏热的地窨子,喝着孔雀河那会使人肚子发胀的水,吃着玉米面、榆树叶蒸的窝头,垒土当桌,不断攻关。

19641016日,西北的上空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当大家都在为爆炸成功欢欣鼓舞时,林俊德和战友们正为收集第一手数据,估测爆炸当量而忙碌。

测量核试验冲击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核爆炸之后的瞬发辐射非常危险,离爆心最近的生物都是直接死亡。但为了拿到试验后的第一手资料,林俊德在每次任务中总是冲锋在前,在遇到险情时更是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林俊德的带领下,小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根据他们自主研发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测得的冲击波数据,我国向全世界宣告原子弹爆炸成功。

1996年,我国暂时停止了核武器研究。林俊德却更加忙碌了。在他的日程表里,搞研究、做实验、带学生几乎占去所有时间。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

他的学生说,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老师常年奔波在实验一线。每做一次实验,他都建一个档案,就像病人的病历一样,几十年从没间断。

他带过的每位学生,都在他的电脑里有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每一个文件夹都详细记录着每个人的技术专长、培养计划和施教方案。

去世前三天,他写下这辈子的最后338字,虽然手抖得厉害,但字迹工整,没有一丝潦草。这是他给学生写下的论文评阅意见。而在给家人留言的那一页,到最后也仍是空白。

当走进罗布泊的第一天开始,林俊德就在大漠深处扎下了根,为中国的“核盾”铸造倾注毕生心血;当生命的历程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林俊德仍以冲锋者的姿态奏响了生命之歌的最后乐章,感动了整个中国。

究竟是什么样的信仰,让他扎根荒漠、与“核”相伴52?又是怎样的力量,让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仍为国防科研事业冲锋不息、战斗不止?

若没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定力,若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若没有一种甘于寂寞的情怀,若没有一种为国奉献的信念,怎能在艰难困苦之中,成就这样的伟业?我想这是对党和国家最深切的爱,这是宁可牺牲生命,绝不拖欠使命的赤子之心。这就是宝贵的马兰精神,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